Search

每個12歲以上的teenager來做年度兒童健康檢查 (well child exam)時我們都會做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每個12歲以上的teenager來做年度兒童健康檢查 (well child exam)時我們都會做PHQ9 問卷(憂鬱症篩檢)。作完問診跟PE檢查後,我也都會請父母出去外面等幾分鐘,留下我跟teenager單獨談話。這個時間主要是給青少年/女問問題的,尤其是一些在父母面前難以啟齒的問題。如果他們沒有問題想問,我會鼓勵他們有問題找不到人討論時,歡迎打電話給我。

所有的父母都會配合的去診間外面等,但並不代表他們心裡都贊成這麼作,尤其是保守地區來的國家。曾經有位媽媽後來跟助理表示很不高興我這樣做。她覺得孩子跟父母之間不該有秘密。

前幾天有個華裔17歲少女來做健檢,提到她有大量落髮的問題好幾年了。之前已經做過鐵質跟甲狀腺的檢查都沒有問題,以落髮分布來看最有可能的就是壓力。

當我們私底下談話時,少女告訴我她很焦慮。她總覺得自己不夠好,總覺得有壞事發生。她讀的高中很競爭,壓力很大,她很沒自信。我聽完後告訴她我也常有這種感覺。

我想我們都有imposter syndrome。

Imposter syndrome在東亞人、尤其是東亞女生裡面特別常見。在我們的教育裡面,孩子好像永遠都做得不夠好。當我們被老師或是爸媽叫去談話時,十次裡面有九次都是去挨罵。做得好是理所當然,做的不好馬上各種責難。難怪連在這裡,都會有笑話說

Asian without As is a SIN. (亞洲人沒有A就是罪)。

除了轉介少女去諮商之外,我也跟她分享我的歷程。

察覺念頭是很好的第一步。我常問我自己˸「沒有這種念頭,我會是什麼樣子的人? 是否就可以更有勇氣去面對我的目標?」學習與這些念頭共處,把它當作是一種提醒而不是障礙。如果真的很害怕,找個了解你並願意傾聽的人談話對轉移想法非常有幫助。

談話後我告訴少女的爸爸: 「我知道你很愛妳的女兒,你總想盡全力幫助她。你的女兒也很愛你。下次女兒跟你提到她的不安時,盡量避免跟她說 「你想太多了」「不要去想就好」。請靜靜的聽她講,再適時地告訴她你非常驕傲有像她這樣的女兒。我們的情緒都需要被聽到,才容易放得下。」那位爸爸點點頭。

我很慶幸一路上都有幾個人能在我imposter syndrome發作時靜靜地聽我訴說。

最後推薦一本書 「一念之轉」。這本書已經入手好幾年了,每當自我懷疑時,我都會用書裡的四句話來問自己:

「那是真的嗎?

你能確定那是真的嗎?

當你持有那個想法時,你會如何反應?

當你沒有那個想法時,你會是什麼樣的人?」

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那個願意聽你訴說的人,也期許我自己是個好的傾聽者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同時具有台灣、美國、日本三國醫師執照的小兒科醫師。台灣醫學系畢業,現居美國。
View all posts